节点文献

应用病毒神经示踪技术研究“关元穴”针刺信号的传导途径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凤冯异陈伯英

【机构】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摘要】 目的临床上采用以"关元穴"为主的一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们组以往在去卵巢大鼠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模型上发现下丘脑一垂体一卵巢轴(HPOA)功能异常,下丘脑GnRH超常释放,垂体激素LH、FSH分泌增多,外周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给予以"关元穴"为主的一组穴位针刺处理后,HPOA异常功能及各激素水平都呈现向正常范围恢复的趋势。然而,针刺的穴位在下腹部,神经内分泌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针刺信号如何由穴位传递到中枢,又如何引起脑内众多神经递质、神经肽的改变,其机制尚不清楚。大量文献显示穴位本质与神经密切相关。那么,针刺穴位调节神经内分泌是否是通过神经通路传导到中枢,从而发挥其功能呢?这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方法 SD雌性大鼠(200-220g),随机分为四组:正常组(INT),正常加电针组(INT+EA),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加电针组(OVX+EA)。OVX和OVX+EA行卵巢切除术,术后四周与INT和INT+EA同时在关元穴注射10μL滴度为108 pfu/mL(该注射剂量和病毒滴度由预实验确定)的伪狂犬病毒(PRV)。INT+EA和OVX+EA在注射病毒后30min给予电针处理,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3 d。在末次电针处理后6小时进行灌注,取脑和脊髓。连续冠状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观察。结果在四组大鼠的脊髓、脑干、下丘脑以及大脑皮层均可观察到PRV免疫阳性细胞。核团分界明显。其基本的传人途径为:一级神经元:脊髓的腰、胸、颈段的腹侧和背侧角;二级神经元;脑干孤束核、巨细胞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蓝斑,脑桥背盖网状核,三叉神经主核,斜方体核、下橄榄核等及丘脑腹侧核,下丘脑室旁核等;三级神经元:视交叉部的弓状核,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外侧核,视前大细胞核等及皮层。通过计数和统计,发现OVX组与内分泌相关核团的PRV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如:隔内侧核(53.00±18.25),弓状核(24.67±5.03),斜角带核(21.00±3.61)等;而OVX+EA组,其数量分别为(90.67±10.07,66.67±14.74,58.67±7.09),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上述结果为关元穴针刺信号由下腹部传递到中枢提供了神经解剖学基础。针刺可以促进因去除卵巢所引起损伤的神经通路的修复,从而调节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功能。

【关键词】 关元穴针刺神经示踪伪狂犬病毒(PRV)
  • 【会议录名称】 Proceedings of the 7th Biennial Meeting and the 5th Congres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 【会议名称】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全国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07-10-24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杭州
  • 【分类号】R245
  • 【主办单位】中国神经科学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