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2010年6月南方致洪暴雨过程合成分析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姜勇强吕梅周祖刚王元罗坚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大学中尺度灾害性天气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气科学学院

【摘要】 2010年5月初至6月底,我国南方遭受11轮暴雨袭击,造成严重洪涝灾害,江西第二大河抚河位于抚州市的唱凯堤发生决堤事故,损失严重。其中6月19日江南地区迎来该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在近2个月中,与常年同期相比,南方很多地区雨量普遍偏多30%以上,福建南部降雨量达到以往同期的3倍。本文采用国家气象中心发布的常规原始报文资料,分析了2010年6月中、下旬我国南方暴雨的逐日和过程累积降水量情况,利用基于Lanczos窗口滤波器的合成分析方法,对2010年6月14—25日的常规形势场物理量进行合成分析,滤掉次要的高频波动,得到能够反映该次强降雨过程的低频大尺度形势背景场,分析了暴雨产生的原因,并采用合成风场计算了低空总变形场,结果表明:(1)从合成的大尺度形势背景场看,500hPa大陆中高纬度存在一个"Ω"形的类阻塞高压,由于其稳定维持且强度大,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南,西北冷空气从类阻塞高压前部源源不断向长江及以南地区输送,与副热带高压西北侧的西南暖湿气流在我国南方地区交汇。(2)低空700hPa、850hPa大陆高压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形成的鞍型场位于长江以南地区,鞍型场及其膨胀轴是暴雨发生的主要地带。(3)高空200hPa西北气流在南方地区辐散产生的抽吸作用,对这次长时间、高强度的降水起了重要作用。(4)低空850hPa连续多发的中尺度气旋是暴雨形成的直接系统,其主要发生在鞍型场区和切变线上,为β中尺度到α中尺度系统。(5)合成风场的总变形分析表明,鞍型场和膨胀轴附近总变形大,位置、走向都和雨带基本一致,有利于锋生和中尺度气旋的形成。总变形最大中心和过程雨量最大中心十分吻合。

【关键词】 暴雨合成分析鞍型场中尺度低涡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5034,40830958,4090502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2004CB418301)
  • 【会议录名称】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
  • 【会议时间】2010-10-21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P458.121.1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