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特征及其保护
【作者】 杨宇明; 王娟; 杜凡; 杨汉奇; 赵一鹤; 李昊民;
【机构】 西南林学院; 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 中国林科院资源昆虫研究所;
【摘要】 澜沧江-湄公河是东南亚最重要的国际河流,除了拥有巨大的水能资源和被称为东南亚最重要的黄金水道之外,还具有极其丰富和特殊的生物多样性。澜沧江自然保护区处于澜沧江中下游的关键江段,本文从景观、生态系统和物种三个层次论述了该区的生物资源,共计分布有8个植被型、14个植被亚型、26个群系和37个群丛。野生种子植物1051种,隶属于428属,136个科,其中裸子植物2科,3属,4种;被子植物134科,425属,1047种。在这些野生植物资源中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计23种,包括国家级保护植物12种和省级保护植物11种;有蕨类植物35科,80属,191种。哺乳动物111种;鸟类396种;两栖类41种;爬行类51种;鱼类80种,占全流域鱼类总种数的55.94%,属澜沧江-湄公河特有鱼类13种,无论是生态系统和物种都是我国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保护区之一。根据该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度和特殊性,对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建议。本项研究对于正确认识并全面理解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的特征和价值,以及澜沧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会议录名称】 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S8 野生动物、湿地与自然保护区
- 【会议时间】2009-11-07
- 【会议地点】中国广西南宁
- 【分类号】S759.9
-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中国林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