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西安市春、夏季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和来源
【机构】 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国家重点实验室;
【摘要】 为了探讨西安市大气降水的水溶性化学组分和浓度水平,从2009年3月至2009年8月,采集了西安市春季和夏季降水样品,分别使用离子色谱仪和燃烧氧化—非分散红外吸收TOC分析仪测定了样品中的无机离子和水溶性有机碳(water-soluble organic carbon,WSOC),并对其来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a2+是最主要的阳离子,分别占春、夏季阳离子总量的54.7%和47%。其次是NH4+,分别占34.9%和36%。SO42-是最主要的阴离子,分别占春、夏季阴离子总量的74%和73%。NO3-次之(春季:18.7%,夏季:16%)。春、夏季降水样品的平均pH值分别为5.85和5.83,说明西安春夏季降水偏酸,但尚未达到酸雨范畴。春、夏季降水样品WSOC的含量平均值分别为6.77ppm和2.13ppm。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到,WSOC与SO42-有较好的相关性0.47(p<0.001)),说明WSOC是由大气中一次有机物的二次光化学氧化生成的。通过SO42-/NO3-分析,说明西安市大气污染类型由燃煤型污染转变为燃煤污染与汽车尾气污染并存的过渡型大气污染。利用富集因子分析方法对降水中水溶性无机组分的来源进行了解析,98%以上的SO42-都被认为来源于燃煤等人为活动的影响,99%以上的NO3-都被归因于化石燃料燃烧等人为源的贡献。K+和Ca2+主要来自以岩石和土壤风化为主的陆相输入。在夏季,8.7%Cl-认为来自工业活动排放。
- 【会议录名称】 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颗粒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颗粒技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0-08-15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X131.1
- 【主办单位】中国颗粒学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