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晶体手性与空间生命起源
【机构】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摘要】 空间生命起源的假说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出现了。1959年Vester和Ulbrieht提出,β-衰变所表现的手性与自然界生物分子的手性间有因果关系。β-衰变中产生的偏振电子,对外消旋分子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最后由不对称合成或分解产生手性分子。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为研究生命手性起源的非生命论学者开辟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宇称不守恒导致光学活性的假说。近年来由于对火星和土卫六的探测的实施,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生命起源研究的兴趣,也引起了广大科学家的热情。自2002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开展了晶体手性对称性破缺,同时,对于生命起源的理论进行了调研。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会议手册及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9-08-27
- 【会议地点】中国辽宁大连
- 【分类号】O572.24
- 【主办单位】中国空间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