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人源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初步建立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黄一虹刘苍春谷红红李德鹏李振宇徐开林

【机构】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摘要】 目的构建人源化BABL/c裸鼠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模型,为CML各种治疗手段的研究提供实验用动物模型。方法 1BABL/c裸鼠预处理:将4周龄BABL/c裸鼠在无菌条件下行脾切除术,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及全身亚致死量照射预处理(SCI预处理)。2细胞准备:分离初诊的CML患者的骨髓单个核细胞,以无菌的PBS调整浓度15×107/ml,同时对CML患者来源的单个核细胞行RT-PCR对其bcr/abl融合基因进行检查。3细胞接种:将人的单个核细胞,通过尾静脉注入SCI预处理过的裸鼠体内(4.5×107个/只)。实验分组:A组:单纯预处理组,对裸鼠进行SCI预处理,经尾静脉注入0.3 ml的PBS;B组:白血病细胞接种组,接种细胞为C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4观察裸鼠的体重、饮食变化,裸鼠经预处理后体重明显下降,当体重渐增至正常再次出现消瘦时开始尾静脉取血,观察血象及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人CD13、CD45的表达,将恶病质裸鼠处死取骨髓病理学检查及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结果 1CML细胞接种组的裸鼠静脉输注人的单个核细胞后,随着时间的延长,裸鼠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活动度减低,食量下降,消瘦,脊背拱起,最后出现恶病质而死亡。生存时间为46±4.2 d(45~57 d)。2CD13、CD45抗原细胞的表达:白血病细胞接种组,第3周检测到外周血CD13、CD45双阳性的细胞占2.56%±0.36%,第6周占4.97%±0.43%,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纯预处理组第3周和第6周分别为0.56%±0.05%,0.44%±0.07%。白血病接种组CD13、CD45双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预处理组(P<0.05)。3病理学检查:裸鼠处死后,骨髓HE染色可见增生活跃,可见原始细胞。4从小鼠的骨髓中同样扩增出P210bcr/abl融合基因。结论 SCI预处理初步成功建立了人源化BALA/c裸鼠CML模型,白血病发病时间较长,建模成本低廉并且技术简单,为树突状细胞诱导CML模型小鼠免疫耐受机制及免疫靶向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会议录名称】 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四届全国血液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七届全国淋巴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4-10-23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R-332;R733.72
  •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研究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抗淋巴瘤联盟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