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机制
【机构】 江汉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摘要】 背景及目的:姬松茸原产于巴西、美国等地,于1945年姬松茸被美国真菌学家W.A.Murill首次发现。1989年Kawagishi从姬松茸子实体提取到活性抗癌成分,为一种多糖蛋白质复合物,含43.4%蛋白质和50.2%的糖类,含有(1-6)-β-D-吡喃葡萄糖链。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是指分子量在1-10×104Da的多糖。近年来日本学者对姬松茸多糖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发现其具有显著地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力等功效,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辅助手段。本项研究拟通过观察低分子量姬松茸多糖(LABP)对胃癌细胞系BGC823生长、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及作用过程中相关分子蛋白质水平的变化,探讨LABP在胃癌细胞系BGc823生长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取对数生长期BGc823细胞,分别用1×10-7、1×10-6、1×10-5g/ml的LABP处理1d、3d和14d后,以未处理组作为空白对照,5-氟尿嘧啶组(5-FU)作阳性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法、WST-1法检测LABP对胃癌BGC823细胞生长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采取FITC-PI双染法和PI染色法分别检测LABP对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变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凋亡和周期相关蛋白Caspase3、ERK及p-ERK的表达,以探究LABP可能存在的作用通路。结果 :台酚蓝排斥计数活细胞和WST-1结果显示,LABP组细胞数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说明LABP对BGC823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流式细胞术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在LABP处理24h后,LABP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其凋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LABP组的凋亡率较高,说明LABP对BGC823细胞凋亡具有促进作用;流式细胞术PI染色法LABP结果显示,在LABP处理24h后,LABP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LABP组S期的细胞增多,LABP组与5-FU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LABP可能通过增加S期细胞数量而促进细胞凋亡,且作用机制与5-FU相似;Western结果显示,LABP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Caspase3表达量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LABP组的表达量较高,且呈现浓度依赖性,说明Caspase3参与了LABP促进细胞凋亡作用;其ERK的表达量明显降低,1×10-5g/ml时,LABP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ERK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变化,说明LABP可能与胃癌细胞系BGC823增殖调节无关。结论、:LABP可抑制胃癌细胞生长,该抑制作用可能主要通过使细胞停留与S期并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此抑制生长机制与5-氟尿嘧啶相似。LABP无调节胃癌细胞增殖作用。
- 【会议录名称】 第九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暨2011年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摘要集
- 【会议名称】第九届全国肿瘤转移学术大会暨2011年黑龙江省医学会肿瘤学年会
- 【会议时间】2011-08-19
- 【会议地点】中国黑龙江牡丹江
- 【分类号】R735.2;R285.5
- 【主办单位】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