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灭螺药处理前后的湖北钉螺转录组:对钉螺生物学和钉螺控制的启示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赵琴平熊涛徐兴建蒋明森董惠芬

【机构】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病原生物学系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吸虫病防治所

【摘要】 日本血吸虫病是我国流行最严重的寄生虫病,湖北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消灭易感地带钉螺是血吸虫病防治中的主要措施之一。氯硝柳胺(WPN)是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唯一可用的灭螺药。氯代水杨胺(LDS)是对WPN重新解构、重组形成的一种新型化合物,前期经实验室和现场验证,其灭螺效果好,起效时间短,稳定性强、相对于WPN,其对水生及哺乳动物毒性低。LDS的应用可改变目前灭螺药单一的局面,但目前尚无对其灭螺机理进行研究。同时,湖北钉螺的基因组数据库缺乏,严重影响了其在分子水平的研究。本研究将在对湖北钉螺转录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灭螺药作用的分子机制。通过实验室浸泡法,分别用有效浓度为0.1 mg/L的LDS和WPN及H2O处理湖北钉螺,取其软体,构建cDNA文库。利用第二代测序技术,分别对三组钉螺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和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鉴定各转录组差异表达基因。三组样本分别覆盖约10.3 Gb、8.4 Gb和10.2 Gb的CleanBases。对序列进行组装,获得了湖北钉螺254,286个unigene。经BLAST比对,47,906个unigene在Nt或Nr数据库中得到注释,35,433个unigene在SwissProt数据库中得到注释。经GO and KEGG分析,14,860 unigenes得到GO注释,4,686unigenes参与250种KEGG通路。注释蛋白主要与细胞进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应激反应、细胞器、细胞组成、细胞、粘附和催化活性等相关。灭螺药处理钉螺后,254个unigene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细胞结构缺陷、神经递质传导抑制和能量代谢有关,可能导致了钉螺的死亡。LDS和WPN组间的基因表达亦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对湖北钉螺的基因组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转录组序列,为湖北钉螺的相关研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在分子水平研究了新型灭螺药的杀螺机理,主要通过影响钉螺的代谢、破坏细胞化进程、影响钉螺的粘附和催化活性相关功能,快速达到灭螺功效。通过后期深入鉴定基因功能,可以进一步阐释LDS和WPN灭螺在分子水平的差异。

【关键词】 湖北钉螺氯硝柳胺氯代水杨胺转录组灭螺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NO.2012ZX0004-909);湖北省卫计委重大项目(NO.XF2012-3)
  • 【会议录名称】 “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全球变化下的海洋与湖沼生态安全”学术交流会
  • 【会议时间】2014-10-27
  • 【会议地点】中国江苏南京
  • 【分类号】R184.38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