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东海沉积有机质组成及来源再探讨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金海燕陈建芳庄燕培王斌李宏亮王奎

【机构】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

【摘要】 2007年4-5月,"中国海监49"号科学考察船在东海执行908近海水体环境大调查。调查期间对表征海洋古生产力的指标沉积物有机碳(TOC)、生物硅(BSi)、绿素(chlorin)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调查海区TOC含量为0.10%~0.72%,由于长江口近岸海域和杭州湾受陆源输入影响较大,因此有机碳含量总体表现为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BSi主要表现为硅藻的生产力,浓度变化为0.05%~0.30%,表现出近岸海域硅藻生产力高,而向外海降低的趋势。绿素表征总浮游植物生产力,浓度范围为0.03~7.71μg/g,高值分布在122.5°E~123.5°E范围内,与长江口外高生产力区相对应。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氮同位素(δ15N)及有机质C/N比值均可用来表征有机质来源。分析表明研究海区使用δ13Corg信息来表征有机质来源更为合适,研究海区δ13Corg值为-24.45‰~-20.48‰,表明其有机质为陆源和海源的混合来源。δ15N则更多的显示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改造的信息,在东海外陆架海区由于受固氮作用的影响,δ15N偏轻,而近岸海域沉积物δ15N信息则是受到营养盐过剩、有机质选择性降解以及脱氮等过程的综合改造结果。调查海区C/N比值在5.27~11.29间变化,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有机质来源,但受到沉积物中吸附的无机氮以及有机质选择性降解等因素的干扰。

  • 【会议录名称】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2-11
  • 【会议地点】中国山东青岛
  • 【分类号】P736.21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