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阳江蜈蚣藻(红藻门,海膜科)的形态观察、孢子萌发与分子鉴定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大连自然博物馆;
【摘要】 通过形态结构观察、孢子培养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对在形态上和蜈蚣藻属(Grateloupia C.Agardh)的蜈蚣藻(G.filicina)、东方蜈蚣藻(G.orientalis)、链状蜈蚣藻(G.catenata)以及繁枝蜈蚣藻(G.ramossissima)等不易区分的阳江蜈蚣藻(G.yangjiangensis)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1)阳江蜈蚣藻的辅助细胞枝枝丛属于Grateloupia型,主要特征为:藻体肉质或软骨质,主枝扁平,分枝末端成剑形或镰刀形;皮层厚度0.25-0.3mm,外皮层由5-7层细胞组成;内皮层由3-5层呈三角形或星形的细胞组成。(2)阳江蜈蚣藻孢子萌发过程中无丝状体出现,为间接盘状型。(3)rbcL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四个阳江蜈蚣藻体的rbcL基因序列完全一致,在系统树中位于蜈蚣藻属的单系统中。阳江蜈蚣藻与属模蜈蚣藻的碱基差异为38 bp(5.75%),和与其外形相似的东方蜈蚣藻、链状蜈蚣藻和繁枝蜈蚣藻间的碱基差异分别为28 bp(4.98%)、34 bp(5.41%)和36 bp(5.53%),与蜈蚣藻属其它种间的碱基差异为43-63 bp(6.49-7.5%)。在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均证明了阳江蜈蚣藻为蜈蚣藻属一个独立的种。该研究为阳江蜈蚣藻的种质鉴定、保存和遗传育种研究提供了依据。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11-11-11
- 【会议地点】中国上海
- 【分类号】Q949
- 【主办单位】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藻类学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