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栉孔扇贝新型清道夫受体的克隆及免疫功能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刘琳邱丽梅王玲玲宋林生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摘要】 清道夫受体家族(SRs)是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受体(PRR),通过与配体的结合介导内吞或吞噬过程,在固有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首次从栉孔扇贝中克隆获得软体动物的清道夫受体基因(CfSR),其cDNA全长2639 bp,编码804个氨基酸。应用SMART软件预测CfSR含有6个SRCR、1个UPAR、1个ShKT结构域,并且SRCR D5和D6都含有配体结合所必需的由多个线性Arg-X-Arg基序所形成的酸性区域。本实验利用免疫学方法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了CfSR免疫学功能的鉴定研究。ELISA结果显示,CfSR能够直接结合氨酰低密度脂蛋白(Ac-LDL)和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而不能结合天然的LDL,从而证明CfSR是一种含有多个重复SRCR结构域的新型SR;发现重组CfSR能够结合脂多糖(LPS)、肽聚糖(PGN)和酵母聚糖(zymosan)颗粒,表明CfSR通过直接结合PAMP参与扇贝对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以及真菌的免疫响应。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LPS、PGN或葡聚糖(glucan)注射扇贝后,CfSR的mRNA表达量均在短时间内显著升高。不同的是,CfSR对glucan的刺激响应更为强烈,刺激3小时后即被检测到mRNA的表达量急剧上升,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注射PBS组)的13.74倍;而LPS刺激组在6小时后达到最高值,为对照组的4.15倍;PGN刺激组在在12小时后达到峰值,为对照组的5.91倍。以上结果表明,重组CfSR与脂多糖、肽聚糖和酵母聚糖颗粒的结合特性及CfSR在革兰氏阴性菌、阳性菌尤其是真菌刺激后的高剂量表达提示该基因在扇贝的免疫防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fSR位于血淋巴细胞的外表面,进一步表明CfSR可能介导扇贝血细胞对真菌的吞噬。另外,实验中还发现CfSR的mRNA大量分布于健康扇贝的性腺、鳃、肌肉等组织中,这也表明CfSR除了参与免疫识别还可能具有更多的维持机体稳态等其它方面的的生理功能。通过对CfSR配体结合及免疫功能的研究,认为SR与配体的结合从软体动物到人类都高度保守,这可能是一种最原始的PRR识别结合PAMP的形式。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9-11-08
  • 【会议地点】中国江西南昌
  • 【分类号】S917.4
  • 【主办单位】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