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织纹螺科齿舌形态学比较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杨静文张素萍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摘要】 织纹螺科(Nassariida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ia),新进腹足目(Caenogastropoda)。织纹螺在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类群,是目前研究和关注的热点。据统计,世界上已经报道的织纹螺种类超过300种,中国沿海约有60余种。由于织纹螺科包含的种类较多,存在一些近似种和混淆种,以及同物异名和异物同名现象。同时,由于受到个体差异、生境变化等因素的干扰,有时仅仅依靠外部形态特征难以给出确凿有效的分类学依据。因此,在近似种和疑难种的辨别方面存在着疑点和难点。腹足类的齿舌其形态结构是分类学研究中比较重要的依据之一,但是在织纹螺科的属、亚属和种间分类中的价值一直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据此,本研究对在中国沿海收集到的织纹螺进行了系统的解剖、观察,通过显微镜拍照和电镜扫描,对我国沿海分布的2亚科,3属,8亚属,共计40余种织纹螺齿舌进行了解剖,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的记述和系统的比较研究。通过对织纹螺科动物齿舌形态的观察比较,依据已有的研究,我们发现织纹螺的齿舌形态结构没有明显的属及亚属间的特征,但是有比较明确的种间的分类学价值。基于已研究的种类,我们发现在Reticunassa亚属中,其均没有附属中间板,在Plicarcularia亚属和Niotha亚属中,大部分种类存在中间板,仅有个别的种类中间板缺失。而在Zeuxis亚属中,它包含了近80%的织纹螺属Nassarius的种类,齿舌的形态变化很大。因此,难以总结出齿舌形态学有价值的亚属间的特征。就种内而言,一些种类如:西格织纹螺,半褶织纹螺等,其中齿上小齿的形态和数目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是附属中间板的有无在同一个种内是固定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近似种中,当其他分类学特征比较模糊的时候,织纹螺齿舌中间板的有无,对于区分不同种类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

【关键词】 腹足纲织纹螺科齿舌形态
【基金】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KSCX2-YW-Z-0916);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知识创新前沿项目分类专项基金资助(2007-12)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会分会第十四次学会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9-11-08
  • 【会议地点】中国江西南昌
  • 【分类号】S917.4
  • 【主办单位】中国动物学会贝类学分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