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植被恢复对严重侵蚀红壤碳吸存和土壤呼吸的影响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谢锦升杨玉盛陈光水高人杨智杰郭剑芬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造林对碳吸存的影响已成为全球碳循环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而有关侵蚀退化地重建后生态系统碳吸存和土壤呼吸的研究却还很少。本文通过时空代换法研究了亚热带典型红壤区严重侵蚀地重建马尾松林后生态系统的碳吸存分布、潜力和土壤呼吸通量。严重侵蚀地重建马尾松林24年后生态系统碳吸存量达117.10t·hm-2,其中77%分布在生物量中(85%分布于地上部分),生物量平均碳吸存速率为3.76 t·hm-2·a-1。土壤碳吸存量占生态系统碳吸存量的23%(其中71%分布在0-20cm土层),平均碳吸存速率为1.12t·hm-2·a-1。马尾松林0-60cm土层吸存的有机碳中,轻组和重组有机碳分别约占1/4和3/4,重组有机碳将成为长期的碳汇,而轻组有机碳则为林木生长提供养分而促进生物量的碳吸存。重建的马尾松林生态系统目前仍有36.67t·hm-2的碳吸存潜力,主要吸存部位是土壤(约占86%)。重建的马尾松林土壤呼吸显著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和植被覆盖影响土壤呼吸与水分的关系。

【关键词】 碳吸存土壤碳通量侵蚀地造林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
  • 【会议时间】2009-10-17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S157;S154
  • 【主办单位】中国地理学会(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