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VLF/LF三维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研制及初步试验结果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马启明迟文学陈瑶任晓毓黄启俊周晓罗军胡钛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摘要】 目的我国目前使用的ADTD型闪电监测定位系统是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1997年研制的,经过14年变迁,设备也老化,技术也落后了,资料可信度明显下降了。本文采用现代技术及吸收最近几年闪电放电研究的成果,结合美国IMPACT-ESC及欧洲LINET系统的优点研制新型闪电探测系统,实现对国家雷电监测定位技术升级,升级后的国家闪电监测定位网既能探测云地闪,也能探测到云闪,并能探测到云闪的高度,实现了闪电的三维定位。方法 VLF/LF三维闪电探测系统通过接收闪电回击辐射的VLF/LF脉冲信号,采用TOA定位方法,实现闪电VLF/LF辐射源的时间、位置、高度、强度及极性等主要参数的三维定位,提高了定位精度与探测效率,全面探测云闪、云地闪及闪电高度。VLF/LF三维闪电探测仪采用了最新的超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片上可编程系统(SOPC)技术、模拟电子技术以及现代电子表面贴装工艺(SMT),使其高度集成化、小型化、低功耗化,有效的提高了稳定性和可靠性。三维闪电定位数据处理中心站软件具有高速、并行的数据解包和闪电精确定位功能,通过改进闪电定位算法,增强了数据质量控制能力。该软件能够准确判断云闪和云地闪,精确获取云闪高度,解决了三维迭代计算极值收敛性快速判断问题,保证了闪电定位的实效性。三维闪电图形显示信息系统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提供的空间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等功能,将探测到的云闪和云地闪数据在三维空间中显示。结论在北京市南郊观象台、天津大港、河北保定、河北张家口、河北丰宁、河北遵化建设6站试验网,共探测到20多万次闪电,其中2011年8月下旬2011年8月26日三维闪电探测仪组网监测到北京地区闪电共计3202次,其中云地闪629次(高度低于1公里以下定位结果),云闪2573次,闪电分布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中部和南郊。云闪的高度主要集中在3-7公里,其中高度在5公里的云闪所占比例最多,和天气雷达资料对比一致。三维闪电探测资料将在我国航空安全飞行、人工影响天气、强对流天气的监测预警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 三维闪电监测定位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发(2008BAC36B00)
  • 【会议录名称】 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暴雨新型探测资料应用技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1-12-08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P412.1
  • 【主办单位】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湖北气象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