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红树的胎生及GA3、ABA的调控机制
【作者】 马燕; 卢磊; 孙静; 廖蒙蒙; 杨盛昌; 张宜辉; 陈鹭真; 王文卿; 林光辉;
【机构】 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摘要】 热带亚热带潮间带的高盐、淹水、土壤缺氧和潮水冲击等不良环境因子导致了红树植物在形态、生理和生态方面特异的适应性,尤其是其独特的胎生现象。胎生植物的种子成熟后并不立即脱离母体,而是在母株上萌发长成小幼苗后再脱离母株进行繁殖或定植,这些不经休眠的种子一旦被干燥就失去生存能力,所以又被称为非干旱耐受或顽拗性种子。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很早就受到红树林研究者的关注,早在1891年,Karsten就描述了红树植物的胎生现象。对于植物的胎生机制的研究,Guppy(1912)指出种子与果实间精密的发育协调机制导致胎萌;Chapman(1962)认为母体盐分运输障碍导致了胎萌,这也造成胚胎较低的渗透势;Pannier and R.odriguez(1967)发现在胚胎时期和胚胎发育早期,β抑制因子含量下降,提出β抑制因子的低含量导致胎萌;Juncosa(1982)提出,胚乳的不断长大可能会引起红树胚胎冲破母体阻碍而萌发。
- 【会议录名称】 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第五届红树林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1-06-23
- 【会议地点】中国浙江温州
- 【分类号】Q945
- 【主办单位】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学组执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