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陕西吴起退耕还林工程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生态效益研究
【机构】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办公室;
【摘要】 本文对陕西吴起县城周边地区进行了调查,研究了退耕还林工程中人工植被恢复区和自然植被恢复区生态效益。以柴沟和合家沟为例,通过植被覆盖度、重要值、物种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分析了植被恢复效益。结果表明,在吴起县这样的自然地理条件下,通过退耕还林,植被可以得到恢复,达到控制水土流失的目的。在自然植被恢复区,植物群落主要以草原植被为主,偶尔出现一些灌木。在人工植被恢复区,乔、灌、草三种植被群落都有分布。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差异并不大,人工植被恢复区草原群落的各个多样性指标略高于自然植被恢复区。在生物量方面,人工恢复区明显高于自然恢复区。在土壤含水率方面,人工恢复区则低于自然恢复区。综合比较,人工恢复区优于自然恢复区,适当的人工干预对退耕还林工程区植物的生态效益有积极的影响。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
- 【会议名称】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与效益评价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08-12-01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S718.5
-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管理办公室、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学会、中国水土保持学会、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