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定位经皮骶髂螺钉固定骶髂关节脱位实验研究
【作者】 潘进社; 王涛; 翟福山; 郑占乐; 鲁洋; 郝睿峥;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创伤急救中心;
【摘要】 [目的]应用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定位系统进行骨盆骶髂关节螺钉植入研究,评估该系统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为临床植入骶髂螺钉提供新的手术定位方法。[方法](1)标本来源及实验器材:采用10具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国人骨盆标本;热塑膜单元、C型臂透视机、透X线的手术台、瞄准器、空心钉器械、测量尺、标记笔。(2)操作步骤:尸体骨盆俯卧位置于定位系统的底板上,将热塑膜置于65℃水箱中加热,待热塑膜变软后覆盖于骨盆上,使之尽量贴敷于骨盆表面,热塑膜两侧四枚卡扣固定于底板上,待热塑膜温度下降变硬塑形成功。置于CT检查台上,应用三维激光定位仪在骨盆上确定一个与CT扫描方向一致的平面,在此平面上选择非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用铅粒标记,作为影像学的标记平面。行CT扫描,将CT数据传输到图像处理工作站,于治疗计划软件上形成三维图像,由同一名有骶髂螺钉置入经验的医生于三维图像上选择最佳进钉方向、进针深度和螺钉最终到达骶骨的位置,由计划系统精确计算进钉路线、螺钉长度和螺钉尖端到进针点的距离,将出钉方向延长于热塑膜上确定虚拟出钉点。通过标记平面对入钉点和虚拟出钉点进行空间定位,然后将得到的坐标数据输入到三维激光定位仪,定位到热塑膜上并标记。将定位瞄准器两端调整在热塑膜上的进钉点与虚拟出钉点位置上,沿工作站设计给出的钉道钻入直径2.5 mm导针,用空心钻扩孔,沿导针拧入已计算好长度的直径7.3 mm半螺纹空心螺钉,取出导针。实验组对10具标本的双侧均采用此固定方法。术毕,对骨盆标本进行X线和CT扫描确认螺钉位置。[结果]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下,术中不需要透视,置入1枚导针,平均操作时间为29.6秒(15.4~55.7秒)。目测螺钉位置,空心钉均未穿出骨皮质,未累及上椎板、前皮质、骶神经孔和椎管。CR显示骨盆前后位、出口位和入口位图像,所有螺钉置入位置满意。对骶髂关节进行CT扫描示骶髂关节螺钉均在安全区内。[结论]计算机辅助导航热塑膜定位系统为骶髂螺钉置入提供精准的空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具备安全性和高效性。优点在于:①精准的空间定位和准确的路径导航。②详细的术前计划,极大的节省了手术操作时间。③术中无需X线透视,减少患者和医生X线暴露。④微创治疗可减少出血、保护软组织和降低术后感染率。
- 【会议录名称】 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论文选集
- 【会议名称】第18届中国康协肢残康复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09-07-11
- 【会议地点】中国吉林长春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中国康协肢残康复专业委员会(The Professional Rehabilitation Committee of Disabled Limbs & Trunk of China)、《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