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渐进性咬合紊乱大鼠咬肌损伤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张婧刘晓东于世宾付玉婷王美青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

【摘要】 <正>目的:咀嚼肌功能紊乱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主要表现之一,包括咀嚼肌的酸胀、疲劳和疼痛等,一般没有明确的器质性肌纤维改变,可能与肌细胞内Ca2+环境失调有关。前期实验显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以导致Sprague-Dawley大鼠颞下颌关节退行性改变,针对该动物模型中咬肌的超微结构变化,咬肌内线粒体Ca2+含量的变化,肌细胞损伤敏感蛋白(结蛋白、骨骼肌肌钙蛋白抑制亚基)含量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Ca2+环境失调的关系进行研究,以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咬肌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8周龄雌性SD大鼠40只,实验组(30只)以推大鼠左上、右下颌第三磨牙向远中移动的方法建立渐进性咬合紊乱,其中10只仅建立咬合紊乱,10只腹腔注射含硝苯地平(钙离子拮抗剂)的二甲基亚砜(溶剂)溶液,10只仅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溶液;另外10只为操作对照。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后1周和4周取材,以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咬肌超微结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咬肌线粒体Ca2+含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蛋白、骨骼肌肌钙蛋白抑制亚基的含量。结果: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咬合紊乱组出现肌纤维内部分线粒体变大变圆,基质电子密度降低,嵴断裂变短变少,甚至消失,伴随肌浆网空泡化等超微结构改变;并且线粒体内Ca2+含量明显增加(P<0.001)。注射硝苯地平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可抑制以上改变,即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线粒体Ca2+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944)。单纯注射二甲基亚砜溶液则无抑制作用,即与咬合紊乱组相比,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线粒体Ca2+含量无显著差异(P=0.927)。但在各时间点,咬合紊乱组及对照组间结蛋白、骨骼肌肌钙蛋白抑制亚基含量无明显差异(P=0.12,P=0.28)。结论:渐进性咬合紊乱可导致大鼠的咬肌线粒体肿胀、肌浆网空泡化等超微结构轻微损伤,这些损伤与线粒体内钙离子超载有关,而其钙超载的来源可能是胞外钙内流。但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咬肌肌细胞影响有限,并未造成其细胞内骨架蛋白的损伤。

【关键词】 咬合咬肌Ca2+TMD动物实验
  • 【会议录名称】 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八届全国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大会
  • 【会议时间】2011-04
  • 【会议地点】中国北京
  • 【分类号】R782.6
  • 【主办单位】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牙合)学专业委员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