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典型区域灰霾期间大气细粒子污染特征研究
【作者】 陈多宏; 何俊杰; 钟流举; 张国华; 谢敏; 区宇波; 周国强; 王伯光; 毕新慧; 周振; 盛国英; 傅家谟;
【机构】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国家环境保护区域空气质量监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暨南大学;
【摘要】 2012年5-7月期间,以广东大气超级监测站为观测平台,联合使用多种仪器设备对大气污染现象进行高分辨连续观测。以能见度和相对湿度为参考,将观测天气类型划分为2次灰霾、1次暴雨和多次晴朗天气过程。观测结果表明,灰霾天气下,大气多项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快速上升现象,其中,PM2.5和PM1浓度最大小时均值分别达到0.132和0.94mg/m3;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SPAMS)捕获的颗粒物数浓度与PM2.5和PM1与的相关性(R2)分别达到0.538和0.448,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颗粒物粒径的增长会导致能见度下降,从而导致发生灰霾污染事件。该地区的大气颗粒物类型主要可分为7种:元素碳(EC)、有机碳(OC)、元素-有机碳混合(ECOC)、大分子有机碳(HMOC)、海盐(Na-K)、富钾颗粒(K-rich)和富铅颗粒(Pb-rich)。各颗粒类型数量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以EC和K-rich的增加最为明显。分析表明,水稻秸秆的集中焚烧以及EC和K-rich的老化是形成该地区灰霾的重要原因。
- 【会议录名称】 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
- 【会议名称】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3-08-01
- 【会议地点】中国云南昆明
- 【分类号】X513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