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籼稻粤泰B成熟胚愈伤组织继代培养过程中内源多胺含量的变化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胡文王维旭周杰王春台刘学群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

【摘要】 多胺是植物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类低分子量脂肪族含氮碱,主要有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等。它们参与一系列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调节,例如刺激细胞生长、分化和增殖,促进体细胞胚胎发生,以及延缓衰老等。本实验以籼稻粤泰B的成熟胚诱导产生的愈伤组织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继代时期的粤态B愈伤组织中的内源多胺的组分及其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流动相梯度洗脱,多胺的分离效果较好,三种多胺(Put、Spd、Spm)平均保留时间与标准品相近,分别为9.24±0.005min,12.67±0.017min和14.75±0.022min,一次样品测定在15min内可以完全分离,重复性好。不同继代时期之间生长正常的粤态B愈伤组织中内源多胺组分及其含量变化较大,在继代5天的愈伤组织中,内源Put和Spd出现一个峰值,甚至在未经外源Put处理的愈伤组织中达到最高峰,这可能与愈伤组织细胞生长过程中的多胺代谢状况有关,在初次继代细胞分化生长较旺盛的阶段,内源多胺的合成相对较多,从而促进体细胞胚胎的发生,而内源Spm含量在继代过程中的变化不明显,推测其在愈伤组织细胞中仅仅作为细胞内的结构成分。添加30mg/L的外源Put处理后,粤态B愈伤组织中内源多胺的含量显著增加,并且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有所降低,生长状态明显优于未添加外源多胺处理的愈伤组织。未经外源Put处理的愈伤组织中,继代15天和继代20天褐化的愈伤组织中三种内源多胺的含量几乎没有变化,说明这三种多胺在褐化的愈伤组织中的含量是稳定的,并未因继代时间的延长而改变。但是在经外源Put处理的愈伤组织中三种多胺的含量却明显多于未经Put处理的愈伤组织,这也更进一步证明了外源Put对愈伤组织内源多胺含量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水稻愈伤组织高效液相色谱多胺
  • 【会议录名称】 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09-11-07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511.21
  • 【主办单位】湖北省遗传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