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分子标记技术在红莲系杂交稻分子育种中的应用
【机构】 武汉大学植物发育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摘要】 2009年1月4日,由国家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办公室主办、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承办的"全国植物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范云六院士等国内外农作物育种研究领域知名专家出席会议一致认为:国际农作物育种已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分子标记、转基因技术为代表的分子育种技术已成为植物育种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应尽快整体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指出,要提高分子育种技术,就要加强植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创新。"加强对种质资源转变为基因资源的研究,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植物新基因发掘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的局面,并使我国在国际基因专利中占据有利地位。"利用武汉大学何光存教授育成的抗褐飞虱的优质水稻材料B5与武汉大学朱英国教授培育的红莲系杂交稻品种杂交,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抗褐飞虱基因Bph14及Bph15双基因同时导入保持系和恢复系中并多代回交选育,达到有利基因的聚合,改良现有红莲系杂交稻品种的抗褐飞虱抗性。选育出一批优良农艺性状新材料,并将培育出的材料与对照组不抗材料、抗性材料B5同时种植进行喂虫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双基因的抗性材料抗褐飞虱效果十分明显,与B5抗性一致。为红莲系杂交稻种质创新开辟一条新道路。
- 【会议录名称】 基因开启未来:新时代的遗传学与科技进步——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
- 【会议名称】湖北省遗传学会第八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
- 【会议时间】2009-11-07
- 【会议地点】中国湖北武汉
- 【分类号】S511
- 【主办单位】湖北省遗传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