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脊髓损伤后功能重建手术治疗策略
【作者】 杜良杰; 周天健; 杨明亮; 王玉明; 李军; 陈亮; 刘宏炜; 高峰;
【机构】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脊柱脊髓神经功能重建科;
【摘要】 研究背景脊髓损伤患者经过一定时间康复之后就会进入功能改善的瓶颈,此后如果继续应用保守的康复治疗措施,患者的功能长期不能得到改善;而如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手术的方法,如畸形矫正、肌腱转位、神经转位、解除痉挛等手术之后,患者的功能就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本文总结我科2009年9月以来通过手术方式改善患者功能的经验。目的总结脊髓损伤后应用手术方法重建患者功能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2009年9月至今,我科采用手术解除痉挛、神经转位、畸形矫正等手术方法提高患者的上下肢肢体功能,呼吸功能,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在解除痉挛方面,采取颈椎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解除上肢痉挛,采取颈脊髓脊神经后根入口区切开损毁术治疗上肢痉挛性疼痛,采取脊髓圆锥区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治疗下肢痉挛,采用经盆腔闭孔神经切断术治疗下肢内收肌痉挛、采用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治疗小腿三头肌痉挛。术前术后应用改良的Ashworth评分方法进行评分,应用图表法标记患者术前术后的痉挛改善情况。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患肢功能并应用摄像法前后对比。采用副神经向膈神经转位移植治疗上颈髓损伤后呼吸功能障碍;采用双侧下肢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畸形矫正手术;采用骶棘肌代臀大肌手术治疗臀肌无力。结果颈脊神经后根入口区切开术患者双侧上肢痉挛性疼痛缓解,手功能改善满意。选择性颈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者术后上肢功能明显改善,肌张力显著降低。选择性脊髓圆锥区微创脊神经后根切断术患者双下肢肌张力显著降低。骨盆内闭孔神经切断术后患者双侧大腿内收肌痉挛明显缓解,肌张力显著降低,双下肢剪刀步态消失,行走功能明显改善;选择性胫神经肌支切断术患者,术后踝阵挛消失。副神经向膈神经转位移植患者呼吸功能改善,顺利脱离吸氧和气管插管。双侧下肢畸形矫正患者肢体畸形矫形满意,下肢功能改善;骶棘肌代臀大肌手术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明显。结论在脊髓损伤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手术方法重建患者的呼吸功能,上下肢功能。
- 【会议录名称】 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25届全国脊柱脊髓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骨科年会
- 【会议时间】2013-07-26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R651.2
- 【主办单位】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脊髓损伤康复专业委员分会、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