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半椎体切除治疗脊柱侧后凸畸形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郝定均贺宝荣王晓东吴起宁郭华宋宗让

【机构】 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

【摘要】 目的:评价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5月~2009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形治疗98例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患者。男41例,女57例,年龄3.1岁~21岁,平均14.1岁。单个半椎体64例,多个半椎体34例。胸段(T3~T10)38例;胸腰段(T11~L2)40例;腰段(L3~L5)20例。其中61例患者合并腰部疼痛不适。;8体1形所致的脊柱侧后5应用术前、术后X线片冠状面节段侧凸角及矢状面节段后凸角或前凸角、躯干侧移程度以及VAS评分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115~300min,平均180min.术中失血量300~4000ml。固定融合椎体节段数2~4个,平均3.4个。所有病例随访3年1个月~5年,平均4年1个月。3例术中凸侧节段加压时头端椎弓根被螺钉割裂,通过调整固定节段,完成加压、矫形;6例术后出现神经根性分布的一侧肢体麻木、胀痛,术后3个月随访时症状消失;1例瘫痪加重(不全瘫变为完全瘫);4例患者因术中行胸神经根切断,术后出现支配区域束带感,术后2个月缓解。3例因内固定钉帽切迹导致皮肤溃烂,1年后复查已骨性融合,取出内固定而治愈。2例5个月复查时出现椎弓根被螺钉割裂,延长外支具固定6个月,骨性融合后取出内固定。末次随访时节段侧凸角由术前70.5°±8.9°矫正至18.1°±3.2°,矫正率74%;后凸或合并后突畸形66例,Cobb角由术前69.4°±11.8°矫正至20.1°±4.8°,矫正率71%;躯干偏移由术前5.1cm±2.1cm矫正至0.5cm.±0.6cm。VAS评分由术前的8.9±1.1降至术后的2.2±1.1,缓解76%。各指标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P<0.01。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固定融合可作为治疗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凸畸形首先方法。

【关键词】 半椎体脊柱侧后凸手术畸形矫正
  • 【会议录名称】 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六届西部骨科论坛暨贵州省骨科年会
  • 【会议时间】2010-07-16
  • 【会议地点】中国贵州贵阳
  • 【分类号】R687.3
  • 【主办单位】贵州省医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