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蔬菜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 郭惊涛; 孟平红; 李桂莲; 谢双萍; 潘德怀; 付纪勇; 肖厚军;
【机构】 贵州省园艺研究所; 三都县果蔬开发办公室; 福泉县蔬果站; 贵州省土壤肥料研究所;
【摘要】 贵州土地资源匮乏,近年研究出一系列一年三熟适宜不同区域的蔬菜高效种植模式,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但高效模式的长期应用是否导致土壤质量的恶化亟待探讨。探索不同海拔区域蔬菜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养分的盈亏状况和酶活性的变化,以期为高效种植模式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当地农民传统模式为对照,将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作为处理,进行采样调查:①低海拔区:三都县姑挂乡,高效种植模式为"春大白菜一夏秋茄子—秋冬莴笋",实施3年;②中海拔区:福泉市藜山乡,高效模式为"辣椒套作春大白菜—秋冬莴笋",实施2年;③高海拔区:大方县达溪镇,高效模式为"大蒜—夏秋大白菜—秋冬甘蓝",实施3年。取样方法:采用棋盘布点取6个样,采样深度018 cm,充分混匀后用四分法留取0.7 kg新鲜土样,其中0.3kg测定土壤酶活性、硝态氮、铵态氮,0.4kg土样阴干测定有机质、全量氮、磷、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值。①土壤有机质:与传统模式相比,中低海拔的县差异不显著(P>0.05)。参照陈伦寿等提出的理想菜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30 g·kg-1的建议指标,福泉市高效模式的土壤有机质接近上述指标,三都、大方县略超上述指标。②氮、磷、钾与传统模式相比,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平均值差异不显著;而不同模式对土壤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影响明显,区域不同差异较大。碱解氮三都县差异显著,福泉县接近显著水平,大方县差异极显著;三都县和大方县两种模式的硝态氮差异极显著,福泉县差异不显著;三都县的铵态氮差异极显著,福泉县和大方县的差异不显著。另据谢建昌等提出菜园土壤养分丰缺参考指标,,三都县高效模式的碱解氮略偏高,福泉县和大方县处于适宜范围;三都县高效模式的有效磷属于偏高,福泉县属于严重缺乏,大方县属于缺乏;三都县模式的速效钾偏高,福泉县、大方县属于缺乏。③三都县土壤酸性磷酸酶与有效磷呈幂函数关系(y=80.037x-0.0389,r2=0.784,F=10.9),福泉市呈线性关系(y=40.544-27.15x,r2=0.795,F=11.6),大方县无明显相关关系。④福泉市土壤脲酶活性与土壤铵态氮呈线性关系(y=-0.9095+0.1306x,r2=0.7713,F=10.1),三都县和大方县无明显相关性。在连续3年蔬菜高效种植模式下,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全量与传统模式无明显差异,土壤速效氮、磷有明显积累,部分土壤酸性磷酸酶与土壤有效磷、脲酶与铵态氮呈线性关系。与菜园土壤速效养分丰缺参考指标相比,三都县高效种植模式的速效氮、磷、钾偏高,施肥上应适当减少化肥用量,福泉市、大方县高效模式的氮肥用量需保持,磷、钾化肥还可适当增加用量。
- 【会议录名称】 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 【会议名称】中国园艺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
- 【会议时间】2014-10-23
- 【会议地点】中国江西南昌
- 【分类号】S63
- 【主办单位】中国园艺学会(Sponsored by the Chinese Society for Horticultural Science)、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Institute of Vegetables and Flowers,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