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耐辐射奇球菌特有蛋白Pprl的互作蛋白筛选
【机构】 南华大学药学与生命科学院;
【摘要】 背景与目的:耐辐射奇球菌(Deinoooccus radiodurans,简称DR)是一种对电离辐射、紫外线、强氧化剂和化学诱变剂等均具有超强耐受力的极端微生物。其特有基因pprI的缺失导致DR菌抗辐射能力显著降低,而pprI补偿株的辐射抗性得到完全恢复,提示pprI基因在耐辐射球菌的极端抗性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试图了解以PprI为核心的复杂调控网络组成,为进一步探究DR菌耐辐射的分子机制做铺垫。方法:构建钓饵载体pGBKT7-pprI,将pGBKT7-pprI与pGADT7共转化入酵母菌AH109中,分析其表达产物有无毒性及自激活报告基因转录活性。在本实验室前期构建好的两种耐辐射奇球菌基因组文库(pGADT7-DNADR/Sau3AI和pGADT7-DNADR/HpaII)基础上,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DR菌基因组表达文库中筛选可能与PprI相互作用的蛋白。筛选得到的蛋白质和PprI在酵母菌AH109内免疫共沉淀进一步验证。应用CDD和SMART在线软件分别对筛选得到蛋白质的结构域分析及对PprI和SCS的蛋白相互作用链预测。结果:成功构建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pGBKT7-pprI,通过检测发现其没有自激活作用并且对酵母菌AH109无毒性作用,Westem blot法证实转化的酵母AH109菌株能够正确表达Myc-PprI融合蛋白;利用酵母双杂交成功筛选到10个蓝色阳性克隆;免疫共沉淀结果显示,SCS(Succinyl CoAsyntfielase)蛋白可以在Myc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检测出来,同样在HA抗体的免疫沉淀物中也能分别检测到蛋白PprI;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筛选得到的10个蛋白质中有4个蛋白具有共同的NADB结构域。结论:(1)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耐辐射奇球菌基因组表达文库中成功地筛选到SCS蛋白等10种可能与PprI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2)免疫共沉淀检测表明SCS与PprI的存在相互作用,PprI可能影响耐辐射奇球菌能量生成系统;(3)生物信息学预测提示PprI可能与筛选得到蛋白质的NADB结构域相互作用来调节耐辐射奇球菌代谢途径氧化还原酶的活性及其表达量。
- 【会议录名称】 第三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第三次全国天然辐射照射与控制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0-08-29
- 【会议地点】中国内蒙古包头
- 【分类号】X172
- 【主办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中国核学会辐射防护分会、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放射卫生专业委员会、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