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荧光定量PCR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人工感染SPF鸡后的体内分布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樊汶樵王红宁郭自成管中斌张毅徐昌文杨帆

【机构】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疫病防控与食品安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985工程"西南资源环境与灾害防治科技创新平台

【摘要】 目的:检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人工感染SPF鸡后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方法:本研究建立了使用GAPDH和UB作为内参基因的禽传染性支气管炎荧光定量PCR方法(real-time PCR);用IBV标准毒株M41株对SPF鸡进行人工感染,以103 EID50浓度接种病毒后第1,4,7,10,14,21,28,35天检测脑、气管、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胰腺、腺胃、肌胃、盲肠扁桃体和法氏囊的病毒载量,对病毒感染后的体内动态分布情况进行研究。结果:从感染后第4天起,12种组织、器官内的IBV相对含量逐渐升高;15天后开始减少。肺脏的相对病毒含量最高且可从第4天持续到28天,气管从攻毒后第4天起就能检测到大量的病毒,一直可持续到35天。肺脏、肾脏、肝脏和胰腺的相对感染密度分别为23.393 31、14.849 99、10.964 22和9.903 79,是IBV M41株感染最为密集的器官。意义:本研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IBV M41株在SPF鸡体内的动态分布和组织嗜性进行了探讨,为合理的临床采样与疫病监控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IBV荧光定量PCR动态分布组织嗜性
  • 【会议录名称】 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四川省动物学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届学术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1-03-18
  • 【会议地点】中国四川成都
  • 【分类号】S858.31
  • 【主办单位】四川省动物学会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