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鄂西白垩纪远安盆地的变形带构造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摘要】 <正>0引言变形带(Deformation band)是目前所有确知的露头尺度变形构造中最晚被识别出来的[1]。它是指未被明显错开或错距很小、没有完全丧失粘结力的一种特殊破裂[2],一般发育在地壳表层高孔隙度的碎屑岩石中。变形带的存在会直接降低岩石孔隙度[3],阻碍地下流体的流动,因而成为高孔隙碎屑岩油藏开发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地质问题之一。尽管都属于岩石破裂的范畴,变形带在成因上不同于节理(模式I),而与断层(模式II或III)相似。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中原有裂纹将张开和扩展,新裂纹成核和生长,它们会沿着某个方向聚集成薄弱带。
【基金】 国家重要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7CB411307);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项目(KZCX054308100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08ZX05008-001)
- 【会议录名称】 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论文集
- 【会议名称】第三届全国矿田构造与地质找矿理论方法研讨会
- 【会议时间】2010-10-15
- 【会议地点】中国陕西西安
- 【分类号】P542
- 【主办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与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