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低回声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 刘艳; 陈文卫; 李珏颖; 孙彬; 张玉国; 胡伟; 黄秀娟;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
【摘要】 目的应用Sonoliver软件对肝脏局灶性低回声占位病变的超声造影(CEUS)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得出时间-强度曲线,进而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血流灌注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探讨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低回声占能病变超声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40例肝脏低回声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造影结束后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并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将40例分为两组,良性组(21例)及恶性组(19例),良性组中肝血管瘤8例,局部脂肪缺失6例,肝硬化再生结节7例;恶性组中肝细胞肝癌14例,转移性肝癌5例。利用Sonoliver软件分别对两组超声造影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ynamicVascular Pattern,DVP)及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分析两组动态血流灌注特点,记录及计算两组的峰值强度(IMAX)、10%~90%峰值强度的上升时间(RT)、达峰时间(TTP)、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mTT(曲线下面积达到总面积一半的时间)、半降时间、半降面积、上升支面积及4分钟时的灌注面积,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时间强度曲线示良性组IMAX明显小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RT明显长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TTP明显长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上升支斜率明显小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明显小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良性组mTT长于恶性组(P<0.05)、良性组半降时间明显长于恶性组(P<0.01)、良性组半降面积与恶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上升支面积与恶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灌注面积与恶性组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noliver软件分析超声造影过程得到的时间-强度曲线可以实时的反映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灶的血流灌注特点,通过血流灌注特点的不同,从而可以对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变良恶性进行鉴别。峰值强度、上升时间、达峰时间、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mTT及半降时间可以作为定量指标对肝脏局灶性低回声病变进行鉴别,而半降面积、上升支面积及灌注面积不能作为定量指标。因此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局灶性低回声占位性病变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会议录名称】 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 【会议名称】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十一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大会
- 【会议时间】2012-07-06
- 【会议地点】中国河南郑州
- 【分类号】R445.1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