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造影中的应用
【机构】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
【摘要】 目的探讨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二维超声发现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根据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良性组38例,其中肝血管瘤16例,非均质性脂肪肝5例,脂肪缺失1例,肝脓肿并液化2例,肝局灶性结节样增生4例,再生结节10例;恶性组34例,肝细胞肝癌26例,转移性肝癌8例。利用Sono Liver软件分别对两组超声造影的动态过程进行分析,得到动态血管模式曲线(DVP)及时间强度曲线(TIC),分析两组动态血流灌注特点,记录及计算出两组的IMAX(峰值强度)、RT(10%~90%峰值强度的上升时间)、TTP(达峰时间)、上升支斜率、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使用SPSS 18.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其是否符合正态分析,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两组间t检验,若不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非参数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良恶性两组间的血流灌注特点不同,动态血管模式示良性病变的血流充盈表现为"快进慢退"、"慢进慢退"及与肝组织同步增强的特征,而恶性病变则表现为"快进快退"和"快进慢退"。时间强度曲线示良性组IMAX为(116.96±42.54)%,明显小于恶性组(221.79±73.83)%(P<0.01),良性组RT(46.84±13.07)s明显长于恶性组(23.30±8.36)s,P<0.01,良性组TTP(55.74±12.95)s明显长于恶性组(26.42±9.52)s,P<0.01,良性组上升支斜率(2.36±0.91)%/s明显小于恶性组(8.36±3.34)%/s,P<0.01、良性组下降支斜率的绝对值(0.74±0.32)%/s明显小于恶性组(2.06±0.97)%/s,(P<0.01)。结论肝脏造影动态过程经Sono Liver软件分析后,时间强度曲线在肝脏占位性病变中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会议录名称】 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论文
- 【会议名称】第十届全国超声心动图学术会议
- 【会议时间】2010-10-28
- 【会议地点】中国重庆
- 【分类号】R445.1
- 【主办单位】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