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日本报纸短评的互文性研究
The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Japanese Newspaper Column
【作者】 罗洁;
【导师】 张佩霞;
【作者基本信息】 湖南大学 , 日语语言文学, 2017, 硕士
【摘要】 互文性概念始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而互文性研究则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近几年陆续有人开始涉足此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该领域研究基本上仍然处于理论基础不牢的状态,既有研究则主要集中于文学领域和文化领域的研究方面。在语言学研究领域,前期研究成果并不多见,文本方向可资参考的前期资料并不算多,特别是在日语研究学界,仅就日语学界的主要杂志《日语学习与研究》来看,迄今未见关于互文性问题的相关讨论。本论文以日本报纸短评类文章文本为研究对象,从互文性理论,特别是互文性理论创始人克里斯特娃的相关理论分析结果出发,考察分析我国古代汉语及其思想对于日语文本所产生的影响问题、日本短评专栏作家对于源自中文文本的理解和使用态度问题。在研究方法上而言,本研究通过选取约50份来自日本全国性和地方性报纸上的、数据量约在350万字的日语语言短评类文本,从中提取含有源自我国古典名著、古代汉语诗词歌赋、成语的文本素材,考察此类文本对日语短评类文章表达效果的影响。同时分析已有资源中反映当前中国现状的中国符号词语如“和平方舟”等中国符号在日本报纸短评中的处理问题。针对当前申中关系方面存在的交流不畅的问题,依据跨文化交际中的交流模式,笔者对于前述数据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当前现状两大类别考察中国文化文本在日语文本中的具体体现,并报据源自中国文化的文本A与短评作者的文本B、以及互文性联系R之间的关系,分析考察互文过程中文本B背后作者的主观性问题,指出正是由于两国交流的缺失导致了当前中日关系的不正常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