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VR影像的“仿真”式共情机制辨析

An Analysis of the "Simulation" Empathy Mechanism in VR Images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周涌郭培振

【Author】 Zhou Yong;Guo Peizhen;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

【摘要】 VR影像这一“数字符码”是否已然成为有效的“移情机器”,关键在于其与观众交互时,引发观众共情的机制如何触发、有何特征?VR影像除了视听沉浸外,还表现出“身体转向”,观众被充分调动起触觉、动觉参与观影,形成不同于传统影像引发受众共情的机制,触发路径表现为“身体-情绪-认知-共情”。本文通过对《集装箱》(南非,2021)、《生还911:瓦砾下的27小时》(美国,2022)、《夏威夷末日》(美国/法国/英国,2022)等文本的媒介特征、叙事经验与受众感知维度的考量,发现该共情机制的生成逻辑存在产生阻断的潜在因素。VR影像可视为数字技术创造的“仿真”世界,其共情也体现出“仿真式”的特征:快感式、想象性、身心不一性、消费游玩式。在未来,相信VR影像引起受众的情感共情将会具有更加真实、真切、真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VR影像共情仿真沉浸交互
【基金】 北京市宣传文化系统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戏剧与影视学理论构建研究”(编号:SGYP202301)阶段性成果
  • 【分类号】J905;TP391.9
  • 【下载频次】3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