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的临床特点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李筝绮杨桢华

【通讯作者】 杨桢华;

【机构】 湖南省长沙市第四医院肾内科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

【摘要】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合并新月体形成的患者临床及病理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排除继发因素,肾活检病理提示为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一般资料、生化指标、肾脏病理、短期预后的特点。结果:10例患者中男4例,女6例,平均年龄(44.50±13.39)岁,表现为不同程度蛋白尿、血清白蛋白下降,其中4例基线肌酐水平升高。病理提示10例均为膜性肾病Ⅰ~Ⅱ期,可见新月体形成,以纤维性新月体多见。随访7例患者,其中1例于诊断后3个月进行血液透析,1例患者尿蛋白定性间断转阴,其余患者无缓解及肾功能明显恶化。结论:特发性膜性肾病合并新月体形成是一种罕见病理现象,一般近期预后可,但基线肌酐明显上升者进展较快,预后差。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新月体临床特征
  • 【文献出处】 医学理论与实践 ,The Journal of Medical Theory and Practice , 编辑部邮箱 ,2023年17期
  • 【分类号】R692
  • 【下载频次】40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