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野生小型淡水鱼类福州道弗吸虫人体假性感染实验

Experiments on human pseudoinfection of small wild freshwater fish with Dollfustrema foochowensis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卓鸣莺张芝平蔡长煌郭理平傅志辉刘亦若

【Author】 ZHUO Mingying;ZHANG Zhiping;CAI Changhuang;

【通讯作者】 张芝平;

【机构】 南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学基地)

【摘要】 目的 了解野生小型淡水鱼类福州道弗吸虫虫卵假性感染情况,并与寄生人体的吸虫卵比较,研究鉴别要点以避免误诊。方法 从松溪县农贸市场采集野生银鮈,随机抽取2尾在体视显微镜下解剖,计数福州道弗吸虫囊蚴感染部位、数量,观察后尾蚴形态;由2位实验人员食用同批煮熟银鮈各5只,食用前及食用后次日起连续5 d收集实验者粪便,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Kato-Katz法)及水洗沉淀法检查收集虫卵,并拍照测量;对鱼体和实验人体检出虫卵,与华支睾吸虫等人体吸虫虫卵比较。结果 经鉴定用于人体假性感染的鱼种为银鮈。银鮈样本在腹、鳃弓、胸、腹鳍和鳍下肌肉部位检出大量福州道弗吸虫囊蚴,囊蚴平均感染度为226.5个/尾(或86.6个/g),囊蚴长974.07±950.40μm,宽371.77±272.93μm,内含1条后尾蚴,其子宫内含大量虫卵。2位实验人员食用煮熟感染鱼后,次日粪便检查到目标虫卵,但从第2日起再无虫卵检出,人体排出虫卵与鱼体后尾蚴子宫内虫卵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人假性感染排出虫卵(死卵)、实验新鲜鱼体中虫卵(活卵)与几种常见人体吸虫卵虽然相似,但在大小形态和卵内结构上仍有其明显特征可鉴别。结论 研究证实了食用含福州道弗吸虫鱼类存在人体假性感染现象。福州道弗吸虫虫卵与其他人体小型吸虫虫卵在大小与形态上极易混淆,有关实验研究人员应提高各种吸虫虫卵的鉴别水平。

【基金】 南平市自然科学基金(2019J36,N2021J039)
  • 【文献出处】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Strait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23年06期
  • 【分类号】R383.2
  • 【下载频次】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