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福建省2014—2021年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

Analysis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 contamination in freshwater foods and their products in Fujian Province,2014-2021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洪锦春陈伟伟肖晓琳黄智瑜陈泽辉刘秀峰

【Author】 HONG jinchun;CHEN weiwei;XIAO xiaolin;

【通讯作者】 陈伟伟;

【机构】 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厦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摘要】 目的 了解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P)污染水平及分布特征,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据《全国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要求和检测方法,2014—2021年按季度采集福建省9个设区市的淡水产品及其制品进行副溶血性弧菌检测,并对全国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数据平台上的上报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福建省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为35.2%(266/755)。以第2季度样品检出率最高(39.9%,69/173),第1季度最低(21.7%,13/60,χ~2=10.59,P<0.05)。9个设区市中,莆田市检出率最高(71.6%,63/88),宁德市最低(13.2%,5/38,χ~2=95.59,P<0.01);沿海地区检出率(42.1%,188/447)高于内陆地区(25.3%,78/308,χ~2=22.38,P<0.01);农村地区(46.1%,88/191)高于城市地区(31.6%,178/564,χ~2=13.17,P<0.01)。采样环节中,以零售环节的农贸市场样品检出率最高(47.7%,χ~2=50.48,P<0.01);散装样品(包括自行简易包装)检出率(37.5%,265/709)高于预包装/定型包装(2.2%,1/46,χ~2=23.46,P<0.01)。结论 福建省2014—2021年淡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较高,应加强淡水产品卫生监测与监管,开展淡水产品养殖专项监测、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及主要致病流行株研究等,以降低食源性疾病风险。

【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R0168);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2019Y2001)
  • 【文献出处】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Strait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23年03期
  • 【分类号】R155.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