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两种抗血小板方案治疗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出现血栓栓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疗效比较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林宏卫姜浩余国锋詹仁雅

【通讯作者】 詹仁雅;

【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衢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摘要】 <正>国际蛛网膜下腔出血动脉瘤试验表明,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方案[1]。颅内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多采用电解脱弹簧圈和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其中支架辅助栓塞技术可以增加动脉瘤填充密度,降低弹簧圈伸入母动脉的发生率,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尤其是宽颈或复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2-4]。然而,伴随着支架的植入,动脉瘤患者出现支架内血栓形成和术后血栓栓塞的风险也明显升高[5-9]。尽管常规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但术后血栓栓塞患者的预后仍然不佳。因此,急需一种更有效的术后血栓栓塞治疗方案以改善支架辅助栓塞术后血栓栓塞患者的预后。替罗非班是一种非肽类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

【基金】 浙江省科技项目计划公益技术研究国际合作项目(2015C34007);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9C03034)
  • 【文献出处】 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 ,Chinese Journal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1期
  • 【分类号】R651.12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101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