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游”的主体间性与《游园惊梦》的审美体现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王婷婷

【机构】 武汉大学

【摘要】 "游"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范畴,同时,在西方美学中,许多研究者也对"游"有着不同程度的阐释和引申。在《游园惊梦》一折中,杜丽娘通过身体的"游"打开了游物与游心的通道,作为主体的人以自身之"在"直面世界之"在",交互主体之间的"游"与"通"使得隐蔽的"此在世界"得以显现,审美就在此时产生,被遮蔽的人之至"情"也得以明晰。汤显祖通过梦境的介入模糊了感性与理性的边界,使得剧中所呈现的身、物、心之"游"变得更为自由,也使得互主体之间的召唤与回应变得更为畅通,由此,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极富诗意与生命力的审美世界。

【关键词】 主体间性《游园惊梦》
  • 【文献出处】 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Xiamen Radio & Television University ,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4期
  • 【分类号】I207.37
  • 【下载频次】226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