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乡村应该如何分类振兴:理论框架与实践分析
How to Revitalize the Countryside Based on Rural Classification:Theoretical Framework and Practical Analysis
【摘要】 乡村振兴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乡村开发与乡村保护的关系。乡村开发是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提高乡村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手段,没有乡村开发就谈不上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保护是明确乡村特有价值、构建良性城乡互动关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乡村保护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不能将乡村保护与乡村振兴简单对立。乡村振兴不只是乡村开发的过程,也是乡村保护的过程,具有开发与保护的双重属性。对乡村进行科学分类有利于实现乡村分类振兴。本文从乡村保护与乡村开发的相互关系出发,将乡村划分为开发型乡村、保护型乡村、开发为主型乡村、保护为主型乡村四大类型。同时,按照乡村振兴各主体之间的不同关系,将乡村振兴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政府与社会结合、市场主导、市场与政府结合等不同模式。不同类型乡村需要不同的乡村振兴模式,乡村要树立并强化乡村分类振兴意识;建立乡村分类振兴的政策体系;落实乡村分类振兴的配套机制;以及注重发挥乡村分类振兴样本的示范引领作用。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藏区农牧民家庭发展与民生改善协同推进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BRK01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 【文献出处】 新疆社科论坛 ,Tribune of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 ,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5期
- 【分类号】F323
- 【被引频次】2
- 【下载频次】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