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祈福避祸的“符法”:花山岩画的符号意义和社会功能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何成轩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摘要】 文章从花山岩画创作的文化生态的多维视角,即从当时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历史背景、社会习俗、民族文化诸种变量元素的交互作用中,探讨岩画作品的内容主题、符号意义和社会功能。认为花山岩画是壮族先民祭祀活动(典礼仪式)的真实记录,又是代替实际祭祀活动(典礼仪式)的神秘符号。其社会功能类似于桃符、门神之类的守护神,具有神秘的超自然力量(法力),企望其起到长久的祈福避祸的作用。岩画图像相当于南壮方言所说的"符法"——法术符号。岩画虽然在东汉以后不再出现,但其符号意义和社会功能并没有消亡,而是以另外的形式存在于壮族社会的巫术活动和文化习俗当中,延绵至今。岩画的主体图像和基础符号——蹲式人形,应为先民祭祀仪式中的巫师及其他参与者,后来演变为巫术活动中常见的"茆郎"。

【关键词】 花山岩画符号意义社会功能符法祈福避祸
  • 【文献出处】 百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Baise University ,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1期
  • 【分类号】K879.4
  • 【下载频次】119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