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视域下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意蕴
【摘要】 基于马克思的人本思想,激发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马克思"现实的个人"包括"人的意识""人的实践""人的存在"三重规定性。从"现实的个人"主体出发,将其置于社会历史过程中张扬主体性的精神特质,可以发觉:"人的意识"映射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能动性;"人的实践"昭彰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实践性;"人的存在"耦合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现实性。爱国主义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是以主体意识为逻辑起点,以主体需要为动力因子,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依托,以实践活动为媒介所呈现的主体能动性、实践性和现实性。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重点项目“回归与超越视角下的新时代劳动教育内容体系建构研究”(DAA190302)
- 【文献出处】 甘肃教育研究 ,Gansu Education Research ,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1期
- 【分类号】D647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