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抗-M抗体检测方式及临床意义研究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严洁婷丁梦圆许学明张辉汤龙海王明元

【通讯作者】 王明元;

【机构】 苏州市红十字中心血站

【摘要】 目的:探讨抗—M抗体检测方式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地区抗筛阳性并试管法初筛抗—M阳性标本,通过试管法鉴定MN分型,采用试管法及微柱凝胶法进行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2-巯基乙醇(2-ME)应用液破坏IgM抗-M后使用微柱凝胶法在不同反应温度下检测IgG型抗—M。结果:在微柱凝胶法检测中,4℃反应条件下93.33%标本检出IgG抗—M,46.67%标本在4℃及37℃反应条件下均可检出IgG抗—M,但4℃下反应强度大于37℃。发现1例抗—M相关新生儿溶血,经M抗原阴性悬浮红细胞输血治疗后病情显著好转。结论:利用微柱凝胶法检测IgG抗—M抗体,4℃较37℃检测灵敏性更高。苏州地区IgG型抗—M阳性率高,应重视抗—M抗体导致的溶血性输血反应及胎儿新生儿溶血,积极开展早期有效的输血治疗。

【基金】 苏州市民生科技项目(SS201884);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SYS2018101)
  • 【文献出处】 交通医学 ,Medical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s , 编辑部邮箱 ,2021年04期
  • 【分类号】R446.6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73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