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GP模型诊断HBV慢性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价值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作者】 徐静高学武李莎莎王金玲李风成姜宁谭林

【通讯作者】 谭林;

【机构】 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脏病科

【摘要】 目的:评估球蛋白(GLO)-血小板(PLT)模型(GP)诊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并与天门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血小板(PLT)比值数(APR I)和纤维化指数4(FIB-4)两个经典无创预测模型进行比较。方法:收集128例行肝穿刺活检的HBV慢性感染者的临床资料,以肝脏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GP、APRI和FIB-4诊断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受试患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进行诊断试验评价。结果:GP模型与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的正相关,但是Spearman相关系数(r=0.569,P<0.001)并不高于APRI模型(r=0.594,P<0.001)和FIB-4模型(r=0.579,P<0.001)的相关系数。GP模型诊断显著纤维化、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7、0.790和0.833,与APRI的曲线下面积(0.772、0.840和0.786)和FIB-4的曲线下面积(0.732、0.787和0.806)相比,GP模型在诊断肝硬化方面诊断准确性最高。结论:GP模型或许是慢性HBV感染者评估肝纤维化程度的有用的、廉价的非侵入性方法,尤其在诊断肝硬化方面。但是在诊断HBV相关的显著纤维化和进展期纤维化方面的价值有限。

  • 【文献出处】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Liver Diseases , 编辑部邮箱 ,2019年04期
  • 【分类号】R512.62
  • 【被引频次】5
  • 【下载频次】65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