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与葡萄膜黑色素瘤预后危险因素的关系及评估价值

  • 推荐 CAJ下载
  • PDF下载
  • 不支持迅雷等下载工具,请取消加速工具后下载。

【摘要】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淋巴管生成与葡萄膜黑色素瘤预后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其在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该院眼科就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眼球标本。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标本中淋巴管生成情况,分析其与预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统计并分析标本中微淋巴管密度与CD-34检测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17例(70.83%)可见球内瘤旁D2-40染色呈阳性的淋巴管。预后相关危险因素中,上皮样细胞类型、球外蔓延、最大基底直径>16 mm、累及睫状体者的肿瘤相关淋巴管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未发生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7例D2-40染色呈阳性的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平均(22±7)个/光学界面;24例葡萄膜黑色素瘤组织中均可见呈弥散性分布的CD34染色呈阳性的微血管结构,微血管密度平均(16±5)个/光学界面;微淋巴管密度与微血管密度之间存在正相关(r=0.928,P=0.001)。结论葡萄膜黑色素瘤中存在肿瘤相关淋巴管且与预后危险因素之间存在明显关联;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VE-1)/D2-40抗体]检测淋巴管生成在评估该类患者预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文献出处】 中国卫生工程学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Engineering , 编辑部邮箱 ,2018年01期
  • 【分类号】R739.7
  • 【被引频次】1
  • 【下载频次】27
节点文献中: 

本文链接的文献网络图示:

本文的引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