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基于HSPF的绿色基础设施水文效应模拟——以大浪河流域为例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Hydrology Effect Evaluation of Green Infrastructure Based on HSPF:A Case Study on Dalang River Basin
【下载频次】 ★★★★★
【作者】 邢英华; 程翔; 秦华鹏; 赵志杰;
【英文作者】 XING Yinghua; CHENG Xiang; QIN Huapeng; ZHAO Zhijie; 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Key Laboratory for Urban Habitat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Energy; Shenzhen Graduate School;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编辑部邮箱 2018年 05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绿色基础设施; 降雨径流模拟; HSPF; 大浪河流域;
【英文关键词】 green infrastructure; rainfall runoff simulation; HSPF; Dalang River Basin;
【摘要】 以广东省深圳市大浪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HSPF模型模拟研究区不同绿色基础设施设定情景对降雨径流的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按照功效最大化、经济型、适中型原则设定的3种情景,产流率分别比背景情景低34.9%,14.2%和28.5%;最大峰值分别比背景情景低40.5%,19.8%和33.0%;基流分别比背景情景高88.9%,11.1%和44.4%。经济型情景的水文效果不佳,适中型情景的水文效果处于功效最大化情景与经济型情景之间。
【英文摘要】 Taking Dalang River Bas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SPF model was used to simulate hydrological effects of rainfall runoff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runoff rate of the efficacy maximization, economical and moderate scenario were decreased by 34.9%, 14.2% and 28.5% than that in background scenario. The peak value of these three scenarios were lower 40.5%, 19.8% and 33.0% than that in background scenario. Base flow of these three scenarios were higher 88.9%,...
【基金】 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3ZX07501005)资助
【更新日期】 2018-10-18
【分类号】 P333;TU99
【正文快照】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2016年城市化率已达57.35%[1]。随着城市扩张,不透水面积大幅度增加[2],雨水难以下渗,地表径流增加,对河道的改造(如裁弯取直等)也加快了汇流过程[3],造成城市洪涝灾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工业和生活污染物猛增,随径流进入城市水体,加剧了城市水环境污?

xxx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天文学、地球科学
  地球物理学
   水文科学(水界物理学)
    水文分析与计算

工业技术
  建筑科学
   市政工程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