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Sesamum indicatum)杂种F_1的获得及特性鉴定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Produ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_1 Interspecific Hybrid Between Sesamum indicum and Wild Relative S. Indicatum
【下载频次】 ★★★★☆
【作者】 杨敏敏; 刘红艳; 周婷; 瞿洪浩; 杨远霄; 魏鑫; 左阳; 赵应忠;
【英文作者】 YANG MinMin; LIU HongYan; ZHOU Ting; QU HongHao; YANG YuanXiao; WEI Xin; ZUO Yang; ZHAO YingZhong; Oil Crops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ey Laboratory of Biology and Genetic Improvement of Oil Crops;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农业部油料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文献出处】 中国农业科学 ,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编辑部邮箱 2017年 10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芝麻; 野生种; 种间杂交; 分子标记; 茎点枯病抗性;
【英文关键词】 sesame; wild species;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molecular marker; charcoal rot resistance;
【摘要】 【目的】通过远缘杂交获得芝麻栽培种与野生种的杂交后代,改良芝麻栽培种对茎点枯病的抗性。【方法】对野芝3号(S.indicatum)(P_3)和芝麻栽培种中芝14(P_1)、中芝14同源四倍体(P_2)进行正反种间杂交,通过幼胚培养技术获得杂种F1植株。首先利用SSR分子标记、细胞学、形态学方法进行后代真实性鉴定,筛选出真杂种。后对种间杂交的3个亲本(野芝3号、中芝14及其同源四倍体)以及杂种后代F1株系进行茎点枯病人工接种鉴定。【结果】种间正反交组合后代的幼胚成苗率有明显差异,在接种的773个幼胚中,有155个幼胚发育成苗,平均幼胚成苗率为20.05%。种间正交组合(P_3×P_1、P_3×P_2分别为32.75%和21.11%),高于反交组合(P_1×P_3、P_2×P_3分别为8.84%和13.4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远缘杂交的成苗率。P_3×P_1、P_1×P_3组合F1植株染色体数目为42条;P_3×P_2、P_2×P_3组合F1染色体数目为55条,正反交杂种F1株系大部分花粉粒形态独特,形状规则但多无内含物,为高度不育类型;部分F1株系有少量的可育花粉,为部分不育型。选用多态性较好...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he progenies of Sesamum indicum and wild species were obtained by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charcoal rot disease(Macrophomina phaseolina) resistance of sesame cultivars. 【Method】 No.3 wild sesame(S. indicatum)(P_3), Zhongzhi 14(P_1) and autotetraploid of Zhongzhi 14(P_2) were used as reciprocal cross parents, the F1 plants of interspecific hybrids were obtained using the immature embryo culture technique. First, the authenticity of F1 progenies were confirmed by using phen...
【基金】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15);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2013-OCRI)
【更新日期】 2017-06-09
【分类号】 S565.3
【正文快照】 【研究意义】芝麻(Sesamum indicum L.)是中国重要的优质油料作物,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江淮、黄淮地区,雨热同季,易受到多种真菌、细菌病害的侵染,其中最严重的病害是茎点枯病(Macrophominaphaseolina Ashby)[1]。茎点枯病的病原菌主要通过种子、土壤及病残体越冬传播,能以菌核

xxx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农作物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
     芝麻(脂麻)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