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Na_(0.5)Bi_(0.5)TiO_3:ZnO无铅复相陶瓷的显微结构与铁电性能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Microstructure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Na_(0.5)Bi_(0.5)TiO_3:ZnO Lead Free Composite Ceramics
【下载频次】 ★★★★☆
【作者】 李玲; 朱满康; 郑木鹏; 侯育冬;
【英文作者】 LI Ling; ZHU Mankang; ZHENG Mupeng; HOU Yudong;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材料与工程学院;
【文献出处】 硅酸盐学报 , 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amic Society, 编辑部邮箱 2017年 05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无铅压电陶瓷; 复相陶瓷; 铁电性; 氧化锌; 退极化;
【英文关键词】 lead-free piezoceramics; composite ceramics; ferroelectric property; zinc oxide; depolarization;
【摘要】 采用二步固相法制备了0.8Na_(0.5)Bi_(0.5)TiO_3:0.2ZnO无铅复相铁电陶瓷,研究了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复相陶瓷的烧结性能、显微结构和铁电性能。结果表明:Na_(0.5)Bi_(0.5)TiO_3中引入20%(摩尔分数)ZnO后,复相陶瓷产生了第三相Zn_2TiO_4,并且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Zn_2TiO_4含量逐渐增加。1 000℃烧结的陶瓷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在测试温度为135℃时仍然保留了室温下的81%,且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不同样品的剩余极化强度没有减小的趋势,证明了ZnO所形成的内建电场提高了Na_(0.5)Bi_(0.5)TiO_3铁电性的高温稳定性。
【英文摘要】 Lead-free ferroelectric composite ceramics Na_(0.5)Bi_(0.5)TiO_3:ZnO(BNT:ZnO) were prepared by a two-step solid phase synthesis method. The sintering ability, microstructures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by X-ray diffraction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20%(mole fraction) ZnO leads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third phase Zn_2TiO_4, compared to pure BNT phase. The amount of Zn_2TiO_4 gradual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sinte...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2006)
【更新日期】 2017-06-06
【分类号】 TQ174.1
【正文快照】 压电材料是一种将机械能与电能相互转换的功能材料,在传感器、制动器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目前商用的压电陶瓷主要以Pb(Zrx Ti1–x)·O3(PZT)基陶瓷为主,其中Pb O含量约占其总质量的70%左右。Pb O有毒,高温时易挥发,不仅危害环境,而且也给人类及生态环境带来危害[1–2],欧?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化学工业
   硅酸盐工业
    陶瓷工业
     基础理论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