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基于泄漏电流特性的交流悬式绝缘子覆冰闪络特性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AC Suspension Insulatorês Ice Flashover Based on Characteristics of Leakage Current
【下载频次】 ★★★★★
【作者】 于昕哲; 杨晓磊; 唐其筠; 张乔根; 杨昊; 李舟;
【英文作者】 YU Xinzhe; YANG Xiaolei; TANG Qijun; ZHANG Qiaogen; YANG Hao; LI Zhou; School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hengnan Power Supply Branch of State Grid Tianjin Power Company;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城南供电分公司;
【文献出处】 高电压技术 , High Voltage Engineering, 编辑部邮箱 2017年 09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方阵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绝缘子闪络; 覆冰; 污秽; 电弧长度; 泄漏电流; 冰棱桥接;
【英文关键词】 insulators flashover; icing; contamination; arc length; leakage current; ice bridging;
【摘要】 为了揭示覆冰闪络特性以提高闪络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对比分析了长串和短串覆冰绝缘子交流闪络过程的泄漏电流特性。根据泄漏电流时域波形将绝缘子覆冰闪络过程分为4个阶段,选取第3阶段的准恒定特征电流(IW)和第4阶段闪络前最后一周期泄漏电流峰值(IFT)作为闪络预测的2个重要特征量,并研究了其与覆冰严重程度、污秽度和覆冰水电导率的关系。结果表明:IW和IFT随覆冰水电导率的增加近似线性增大,但几乎不受污秽度影响;2者随覆冰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伞裙间隙被冰棱完全桥接时达到饱和值;IW可以用于覆冰闪络的早期预警,而IFT可作为临界闪络判据。
【英文摘要】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eatures of the pre-flashover and predict ice flashover more accurately, the entire evolution of leakage current during the pre-flashover process of both AC long and short suspension insulator strings covered with ice was recorded and analyzed. The tests were carried out in two separate climate chambers, and showed that the pre-flashover processes of both ice-covered long and short insulator strings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stages based on the time domain characteristics of leakage...
【基金】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GY71-13-034)~~
【更新日期】 2017-10-23
【分类号】 TM216
【正文快照】 0引言1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覆冰绝缘子闪络引发停电事故的报道逐渐增多[1-4]。仅2006–01—2007–06间国内便发生了4次500 k V输电线路冰闪跳闸事故[2]。2008年初南方13省遭受罕见雪灾,绝缘子覆冰闪络引发大范围停电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2]。因此,绝缘子覆冰闪络问题引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电工技术
   电工材料
    绝缘材料、电介质及其制品
     绝缘子和套管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