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不同间伐强度对阔叶混交林生长及径级结构的影响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Effects of Different Thinning Intensities on Growth and Diameter Structure of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下载频次】 ★★★★☆
【作者】 王立东; 丁磊; 胡万良; 金鑫; 邓杨; 刘广斌;
【英文作者】 Wang Lidong; Ding Lei; Hu Wanliang; Jin Xin; Deng Yang; Liu Guangbin; Jianchang Forest Farm; State-owned Benxi Manzu Autonomous County; Institute of Forest Management of Liaoning Province;
【作者单位】 国营本溪满族自治县碱厂林场; 辽宁省森林经营研究所;
【文献出处】 防护林科技 , Protection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17年 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间伐强度; 阔叶混交林; 生长率; 径级结构;
【英文关键词】 thinning intensity;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growth rate; diameter structure;
【摘要】 通过对辽东山区阔叶混交林进行抚育间伐试验,结果表明:适度的抚育间伐可促进阔叶混交林林木胸径和蓄积生长,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率随着间伐强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中弱度间伐区林分平均胸径生长率最大,中度间伐区林分蓄积量生长率最大。间伐效果表现在伐后最初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分平均胸径和蓄积生长率逐渐降低,各间伐区差异逐渐变小。随着间伐强度和林龄的增加,峰值向大径级位置偏移,分布范围明显地向大径级扩展。由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分布范围看,伐后4~21a,经过间伐的林分,径级分布峰值比对照区提高1~2径级。与对照区相比,各间伐区林分自然径级最大值、极差和直径离散度均有所增加,总体上表现出随着间伐强度和林龄增加而加大的趋势。综合考虑,中度间伐最有利于提高林分生产力,改善林分直径结构。
【英文摘要】 Thinning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on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in eastern Liaoning mountain area.Result shows that moderate tending thinning can promote DBH &accumulation of broad-leaved mixed forest of eastern Liaoning mountainous area,and the average DBH & accumulative growth rate of forest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thinning intensity and the average DBH growth rate is the largest in the weakly irrigated area,and the growth rate of the forest is the largest.Result shows that the average DBH &the gro...
【基金】 辽宁省农业攻关计划及成果产业化项目(2015103002); 国家林业局造林司项目(1692016-04)
【更新日期】 2017-05-16
【分类号】 S718.5
【正文快照】 阔叶混交林是以槭树属(Acer)、榆属(Ulmus)、椴树属(Tilia)等阔叶树类为主要标志的各种群落。群落中混生多种阔叶树种,优势树种常不明显,林木和其他植物种类组成依地段不同亦有明显区别。大多数情况下为多优结构,因此有时也称为杂木林[1]。本文以抚育间伐21a后的阔叶混交林为研

xxx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林业
   林业基础科学
    森林生物学
     森林生态学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