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钢铁工业加热炉能效评估系统研究与实现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Research and Implementation of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for Reheating Furnace i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下载频次】 ★★★★☆
【作者】 陈旺; 凌卫青; 戴毅茹;
【英文作者】 CHEN Wang; LING Wei-qing; DAI Yi-ru; CIMS Research Center; Tongji University;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CIMS研究中心;
【文献出处】 电脑知识与技术 , 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编辑部邮箱 2017年 02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加热炉; 能效评估; 指标体系; 层次分析法;
【英文关键词】 heating furnace;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HP method;
【摘要】 加热炉是钢铁工业的重要能耗设备,该文结合加热炉的热工理论构建了一套包含加热炉能耗、生产、状态和环境四个方面指标体系,并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研究了加热炉能效评估模型,该模型包含无量纲化、指标赋权、加权计算和钻取分析这四个过程。基于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开发实现了加热炉能效综合评估系统,该系统应用于上海某钢铁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对该公司步进式加热炉进行能效评估,通过向下钻取找到了造成能效低下的指标,为提高加热炉能效提供了依据。
【英文摘要】 Heating furnace is an important energy consumption equipment.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set of index system that includes energy consumption,production,state and environment combined with thermal theory. At the same time,based on AHP,this paper studied an evaluation model that includes dimensionless,indicator empowerment and weighte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above researches,a comprehensive energy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heating furnace was realized and applied to 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y Furn...
【基金】 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201403028):面向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加热炉大数据分析与优化平台;上海市信息化发展专项(201501046):EMC项目远程智能监控中心关键技术研究与建设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F22B00):面向石化冶金行业流程生产过程的工艺软件与知识库研发
【更新日期】 2017-04-11
【分类号】 TG307;TP311.52
【正文快照】 1背景能效评估技术从上世纪70年代始源于美国,在我国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广泛应用于钢铁、建筑、电力等各个行业。加热炉是钢铁工业轧钢工序的重点能耗设备,其能耗占整个轧钢工序的60%-70%,加热炉的能源消耗和设备状态都会影响其生产效率,同时其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对环境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工业技术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
   金属压力加工
    一般性问题
     加热和加热设备

工业技术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软件
     程序设计、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
       软件开发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