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鼻腔结构异常导致通气障碍患者手术前后鼻通气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摘要】 目的评估鼻腔结构异常所致通气障碍的患者手术前后的鼻通气功能,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6年9月于该院住院患者,分为3组。A组为结构性鼻炎组76例,B组为慢性鼻-鼻窦炎(CRS)不伴有鼻息肉(CRSsNP)组70例,C组为对照组72例。记录3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术后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结果,并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A组患者手术前后鼻塞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组患者MCA1、MCA2、MD1、MD2、NV5和R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A1a/MCA1b、MCA2a/MCA2b、MD2a/MD2b、NV5a/NV5b及R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组、B组患者VAS评分与MCA1、MCA2、MD1、MD2、NV5和RT无相关性(P>0.05),与MCA1a/MCA1b、MCA2a/MCA2b、MD1a/MD1b、MD2a/MD2b、NV5a/NV5b和Rlr呈正相关(P<0.05)。术后A组、B组患者上皮化均良好,上皮化时间3~10周,无鼻腔粘连、鼻甲萎缩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术后3组患者MCAla/MCA1b、MD1a/MD1b、NV5a/NV5b、Rl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MCA2a/MCA2b、MD2a/MD2b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鼻腔结构的对称程度与鼻塞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性,结构性鼻炎手术侧重点是恢复对称的鼻腔结构,且术后患者鼻塞症状明显改善。
- 【文献出处】 重庆医学 ,Chongqing Medicine , 编辑部邮箱 ,2017年33期
- 【分类号】R765.9
- 【被引频次】3
- 【下载频次】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