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关闭
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推荐 CAJ下载 PDF下载
【英文篇名】 Study on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ies of Dioscorea opposita
【下载频次】 ★★★★★
【作者】 汤洁; 戴兴临; 涂玉琴; 涂伟凤; 张洋; 王丽钦; 张弢; 张南峰; 谢国强;
【英文作者】 TANG Jie; DAI Xing-lin; TU Yu-qin; Crop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作者单位】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九江农业科学院;
【文献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编辑部邮箱 2017年 04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中文关键词】 淮山药; 高效栽培; 栽培技术;
【英文关键词】 Dioscorea opposita;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摘要】 [目的]总结出适合当前淮山药生产需求的节本高效栽培技术,并为这些高效栽培技术在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点6年试验,3重复,随机排列试验。生长发育期和成熟收获期间考查农艺、产量性状,并用Excel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该研究总结的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比传统栽培技术大部分有一定幅度的增产效果,但总体来看,集成高效栽培技术比单项高效栽培技术的增产效果更为显著。与高效栽培技术和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在生产实践上,要因品种而异,选择相应的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相配套。[结论]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增产效果存在差异,不同高效栽培技术与不同新品种组合间增产效果存在差异,淮山药不同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省工、节本、增效及总体经济效益间存在差异,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现实需要,因地制宜选择相应的新品种与不同高效栽培模式组合才能达到节本增产增效目的。
【英文摘要】 [Objective] To sum up the efficient cultivation technology for current production of Dioscorea opposita,and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ology in practice.[Method]Three sites and four years experiment,three repeats,random tests were conducted. Agronomic traits and yield traits during growth period and harvest period were investigated,data were analyzed with Excel statistical software.[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most of D. opposita had a certain ...
【基金】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0903022);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项目“淮山药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 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2BBF6053)
【更新日期】 2017-04-07
【分类号】 S632.1
【正文快照】 淮山药为薯蓣科薯蓣属作物,为广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一年生或多年生缠绕性藤本植物[1],大多具有可食用的地下块茎,因生长区域不同而别名有所区分,如“广东淮山”称为山薯(D.fordii Prain et Burk.),“广西淮山”称为褐苞薯蓣(D.persimilis Prain et Burk.)[2]。淮山药也是粮

xxx
【读者推荐文章】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
点击下列相关研究机构和相关文献作者,可以直接查到这些机构和作者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的其它文献,使您全面了解该机构和该作者的研究动态和历史。
【文献分类导航】从导航的最底层可以看到与本文研究领域相同的文献,从上层导航可以浏览更多相关领域的文献。

农业科学
  园艺
   蔬菜园艺
    薯芋类(块茎类)
     山药(薯蓣)
  
 
  CNKI系列数据库编辑出版及版权所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
中国知网技术服务及网站系统软件版权所有:清华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其它数据库版权所有:各数据库编辑出版单位(见各库版权信息)
京ICP证04043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